24小时播不停:

苏里格气田“筑梦人”  |   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女电工张艳梅  |   记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采油作业二  |   “好汉”龙小凤:厉害了,长庆安  |   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劳模师傅和她的  |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物资供应站  |   管道一公司CPP109机组副机组长王  |   李立:“洗”出万吨石油  |   山东销售临沂分公司蒙山大道加油  |   记管道设计院加纳特马TEMA罐区项  |  
苏里格气田“筑梦人”  |   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女电工张艳梅  |   记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采油作业二  |   “好汉”龙小凤:厉害了,长庆安  |   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劳模师傅和她的  |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物资供应站  |   管道一公司CPP109机组副机组长王  |   李立:“洗”出万吨石油  |   山东销售临沂分公司蒙山大道加油  |   记管道设计院加纳特马TEMA罐区项  |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石油人物 >

李立:“洗”出万吨石油

来源: 中国石油报    责编: 旋     发布时间:2018-02-08 19:53

【编者按】 李立走出校门后赶上一个举世瞩目的超大型油气田的大开发,在这里他如鱼得水。10余年来,20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成果,李立带领他的团队在中国西北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交出满意答卷——

2月1日,李立收到了石油大学出版社寄来的《致密油藏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这是他参与编写的第一部有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书籍,也是他10多年来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经验的归纳总结。

作为一名石油“老兵”,李立创新研究20多项新工艺新技术,7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其中,电加热智能式机采油井密闭循环热洗装置填补了石油开采领域电加热油井热洗工艺技术的空白,多项专利技术为国家油气开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出道:初出茅庐,崭露头角

“人总要有点追求!”这是李立常说的一句话。

2005年,刚读完石油工程硕士研究生不久的李立,和他的团队一起投入了中国西北石油大开发的一个主战场——鄂尔多斯油气盆地。当时,这里正是油气开发大干快上的阶段,需要大批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也正因如此,李立找到了用武之地。到了鄂尔多斯油气盆地不久,他发现,那里对常规采油生产井的新技术工艺还关注不够。作为具备专业素养的工程师,李立意识到传统的油井关井压力测试技术在西北这些低渗油田要求关井时间长,甚至要起下油井管柱,不仅施工成本高,而且关井停产严重影响生产。

李立大胆地提出生产单位可以采用不停产试井技术来取代或者部分取代传统工艺。但当时这个建议存在两个问题:新技术配套的设备仪器并不完善,且自动化程度很低;新技术工艺方法与现场结合不够,不够成熟,还需要一个试验摸索阶段。

这些难不倒敢于迎接挑战的李立,他到试验现场一待就是几个月,观察设备仪器运行的稳定性,记录成千上万组数据,并得出解释结果,最后再与传统技术得到的各种数据结果进行比对,判断哪些是先进的,哪些部分还存在不足。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技术攻关终于成功。从2008年开始,李立研制的新技术得到油田技术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很快在全油田采油生产系统推广。

创新:新技术的经济效益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李立和他的团队从此致力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以及工艺成果。

在采油矿区,李立发现用于油井热洗的老式蒸汽锅炉车耗能高且不够环保。他以专业独到的视角开始研究油井热洗新工艺。为打破传统工艺的弊端,他整整几个月都在查询和对比技术资料,最终筛选出油井密闭自循环热洗新工艺;为了找到一种高效的加热工艺流程和装备,他南下江浙寻访众多厂家,东去山东拜访相关技术“大拿”;为了设计出最合理的设备参数,他通宵达旦与厂方技术负责人讨论方案。

终于,李立带领着他的团队设计生产出电加热智能式机采油井密闭循环热洗装备。接下来几年时间里,这一创新的工艺技术在长庆油田获得大面积推广,李立带领他的团队把该项技术应用到西北几个油田十几个矿区,每年解决油田数千井次油井结蜡问题。有力保障了原油开采的稳产和增产。

目前,这项技术已开发研制到第五代,并处于石油工业技术的前列。多年来,该技术已累计运用上万井次,创造产值数千万元,相当于从井筒里“洗”出上万吨石油。

坚持:创新之路还在继续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以苏里格为中心的几个气田每年采出天然气近300亿立方米,保障着陕西、内蒙古以及京津冀几十个大中小城市的燃气供应,已经成为我国主产气区之一。

2010年,李立带领团队来到苏里格气田开发中心,开始了他们在气田开发工艺的创新之旅。在开发工程技术的许多环节,他发现有不少费时费力的传统工艺和装备可以改进。

经过3年的探索,李立成功开发出气井试井中投捞式脱卡定位器、井口气量自动调节控制装置以及与此相配套关联的气井二流量试井技术。

他们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技术服务和新技术试验推广一晃快十年了。对于自己坚守生产一线的创新之举,李立心中充满着骄傲和价值感:“我们做的是温暖产业,阳光产业,无怨无悔……”

十多年来,他在长庆油田的技术服务和创新几经波折,一次次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又在一次次刻苦攻关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冀。李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因为他懂得,创新之路没有止境,他们仍然在路上。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壹号网(原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