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播不停:

应急处置卡值得推广  |   应该如何关注石油需求峰值  |   一线声音:节后收心非小事  |   页岩油产量无法增加 原油未来将  |   “10+3”能源合作应聚焦三大领域  |   3月1日起成品油消费税施行新规   |   石油公司须理性对待能源转型  |   炼化企业在“四变”中加速跑  |   可燃冰离商业性开采还有多远  |   油气资源并购延续回暖态势  |  
应急处置卡值得推广  |   应该如何关注石油需求峰值  |   一线声音:节后收心非小事  |   页岩油产量无法增加 原油未来将  |   “10+3”能源合作应聚焦三大领域  |   3月1日起成品油消费税施行新规   |   石油公司须理性对待能源转型  |   炼化企业在“四变”中加速跑  |   可燃冰离商业性开采还有多远  |   油气资源并购延续回暖态势  |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观点评论 >

如何做出有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

来源: 石油壹号网    责编: 旋     发布时间:2018-03-26 11:40

在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上,以石油期货价格为主导的定价模式已形成并日臻完善。为争夺区域定价权,日本、新加坡、印度分别在2001年、2002年和2005年推出各自的原油期货合约。但由于各种因素,鲜有成功案例。新加坡原油期货合约运行两年后搁浅,而日本与印度原油合约也因交易量惨淡未能形成理想的国际影响力。亚洲原油期货的失败源于其未能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避险与投资需求。

避险功能缺失

套期保值者是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就所研究国家而言,印度原油期货避险功能发挥良好,而日本与新加坡原油市场避险需求不振,导致效果不佳。

日本的问题源于现货市场不完善。对于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而言,避险即现货风险管理,故自由的现货市场至关重要。现货市场不完善导致有避险需求的主体稀少且单一,而垄断机构往往有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手段,在上市合约尚不完善之时或持观望态度,且现货市场不完善常伴随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实物交割有难度,影响套保热情。此外,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机制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在现货市场缺失的情况下,该功能无法发挥。

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市场结构与外贸依存度等基本特征对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均有显著影响。活跃的期货品种一般在该国产销规模大,涉及的生产商、贸易商和加工商众多,因而套保需求强烈。日本国内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油,原油产量占比非常小,大量原油需要进口,导致具有规模的原油现货市场难以形成,也不具备实物交割的条件。

新加坡则是由于产业机构有更熟悉的避险工具。归功于成熟的金融市场、优良的港口条件、发达的储罐配套以及地缘优势,新加坡早一步形成了活跃有序并成规模的场外交易市场,因而原油期货上市之后的推广受到了其极大的先发优势制约。

相较于日本与新加坡,我国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且目前并无其他发展完善的避险工具,最大的风险源于尚不完善的现货市场。此前我国原油产业由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主导,市场参与主体有限,未形成真正的原油现货市场。而近几年国家有意培育现货市场,逐步放开石油市场准入和进口权限,随着民营资本涌入行业,市场对石油期货套期保值的需求愈发迫切。

投资功能缺失

除避险需求之外,期货市场也需要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并吸引足量的投资者,而其中机构投资者是增强流动性的关键。就参照国家而言,良好的经济基础、自由的金融环境与合理的合约设计是必备条件。

日本的金融环境较自由,但经济近10年来的低位徘徊极大地抑制了参与者的投资需求,期货市场经营惨淡也不足为怪。此外其合约设计也不利于吸引国际资金,交易时间与欧美时区的时差、以日元为计价和结算货币、以日本国内通行的“千升”而非“桶”为结算单位,使其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进一步大打折扣。因而日本原油期货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较低,市场难以扩张。

印度经济向好,但金融环境发展不完善。其原油期货合约采用国际市场不流通的本币且国内实施外汇管制,均使国际资金参与该市场较为艰难。此外,合约设计方面,其标的为WTI原油,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美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先发优势压制。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金融环境在逐步完善中。为了吸引国际资金,我国原油期货设置夜盘交易,外币虽不能直接用于计价结算,但可作为保证金使用,对国际投资者而言虽不如美元方便,但也间接提供了外汇交易的契机。此外,合约设计方面尽量向WTI与布伦特等成熟市场靠拢,而标的与其不同,亦有差异化优势。

综上,目前亚洲原油期货由于未能满足市场的避险或投资需求而国际影响力不强。我国原油期货上市,如文中分析,基本满足市场相关需求。风险点包括尚不完善的现货市场与外汇管制,或分别对套保需求与投资需求造成一些干扰。建议交易所完善丰富价差交易等一揽子交易工具,构建全面立体的定价与交易体系,进一步吸引各类投资者。(作者姚扬为光大期货北京分公司原油分析师)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壹号网(原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