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播不停:

中石化完成国III柴油升级 北京标五与欧V相当  |   美国天然气产量剧增 降低燃料价格前景乐观  |   中海油获得澳大利亚一海上石油区块勘探许可  |   中国近海污染严重 海上油气开发亟须重新审定  |   中石油长庆油田探明石油储量有望达到60亿吨  |   利比亚油田作业恢复正常 原油日产量已到130万桶  |   海南检验检疫局查获一油轮存以水充油欺诈行为  |   中东紧张局势加重 国际油价触及高位再冲100美元  |   中石油新掌门开口谈战略:资源、市场和国际化  |   发改委核准中化集团收购美先锋公司40%油气项目  |  
您的位置: 首页 >  能源观察

油田停产背后:苏丹对中石油意味着什么?

来源:凤凰博报     责编:安润     发布时间:2013-06-18
  • 分享到:

6月14日,中石油南苏丹项目工作人员称,在收到苏丹政府总统令禁止南苏丹使用该国管道进行石油出口后,中石油正准备油田停产的方案和计划,此外他还透露,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使钟建华将前往苏丹和南苏丹进行斡旋。

苏丹是中石油走出国门的最重要一步,甚至奠定了中石油日后海外经营的基本模式。《国际经济合作》杂志2010年刊载的一篇文章,可以全景展示中石油在苏丹发展的步伐和模式。

文|郜志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石油苏丹项目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集生产、运输、炼油、石油化工、销售于一体的海外石油基地,其6 区项目是中国援外体制改革后第一个利用援外贷款进行海外石油资源开发的项目,也是中国石油企业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的项目。
苏丹石油项目增进了中苏两国经贸关系,实现了共赢,推动了中国石油项目在非洲、中东等国家的发展,是企业实现资本、商品和品牌三个层次“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因此,研究中石油进入苏丹的模式及其效应对石油企业的海外扩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苏丹石油资源及石油投资政策

(一)石油资源

苏丹石油资源丰富,据苏丹资料,苏丹石油地质储量为116亿桶,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00 亿立方英尺。OPEC 和BP 公司资料显示,2008 年苏丹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67 亿桶,占世界总量的0.5%,采储比是39.7%。苏丹现有21 个油田,产油区主要集中穆格莱德盆地、迈鲁特盆地、蓝尼罗河盆地以及靠近埃及和利比亚的西北地区及红海沿岸地区。为吸引外资,借助外国石油公司发展石油工业,苏丹政府把油区划分为A、B、C、1、2、3、4、5A、5B、7、8、9、10、11、12A、12B、13、14、15、16、17A、17B 和Ea 等二十多个石油勘探开发区块。

(二)苏丹的石油投资政策

为鼓励外商投资,发展本国经济,1999 年7 月,苏丹政府颁布了《鼓励投资法》并进行了两次修订。按新的《鼓励投资法》规定,地下和海洋资源开采是苏丹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石油投资包括新油田的勘探及开采、石化产品和石油服务。该法还规定,对于同类型项目的投资,无论企业的国别与性质都享受相同的优惠条件;对石油等战略性项目,至少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还有减免关税和土地租赁费等优惠政策。

苏丹规范石油勘探、生产的法律主要有1998 年的石油财富法和1973 年的石油资源规定。石油财富法规定,苏丹政府与跨国石油公司所签订的石油勘探、开发的协议都是勘探与产量分成协议;勘探许可期最长为3 年,可延续;生产期不超过25 年(包括不超过6 年的勘探期)。此外,苏丹的石油财税制度比较宽松,定金、矿区使用费、国家参股、利润分成等财税条款都是可以商谈的,有关投资安排、合同面积撤消等规定也较灵活,投资者所得水平在世界产油国中居于中高水平。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苏丹石油资源、投资政策及各区块作业公司的基础上,对中石油进入苏丹的动因、模式及其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潜在的风险。本文认为中石油在苏丹实现国际化运营,建立集生产、精炼、运输、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海外石油生产基地,具有合资新建、创新融资渠道、渐进性等特点,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示范效应推动了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扩张,是中国企业实现资本、商品和品牌三个层次“走出去”并达到共赢的典范。

二、开发概况

苏丹境内的外国石油公司早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美、法等国的石油公司就进入苏丹进行石油勘探。由于苏丹内战等原因,80 年代后,美、法、加拿大和奥地利等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开始撤离。后来,苏美关系恶化,两国中止石油合作,这为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石油公司进入苏丹油气勘探开发市场提供了机遇。

目前,在苏丹石油市场上,活跃着35 家国外石油大公司。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GNPOC)负责1/2/4 区的勘探开发及铺设苏丹境内的主要石油管道;3/7 区由PDOC 负责;6 区由中石油(CNPC)独资开发,苏丹国家石油公司(Sudapet)享有5%干股。15 区由RSPOC 公司负责运营;负责13 区勘探开发的是CPOC 公司,苏丹10 区、12B 区正准备招标,各作业公司的股权构成见图1。

三、中石油进入模式分析

(一)  概况

中苏石油合作开始于1995年9 月的苏丹6 区项目。此后,中石油联合其他石油公司,分别于1996 年、2000 年、2005 年和2007年获得1/2/4 区、3/7 区、15 区和13 区的石油开发权;完成了1/2/4 区至苏丹港、3/7 区至苏丹港和富拉油田直通红海的输油管道建设以及大量的基础设施。

在下游,中石油与苏丹合资建设并扩建拥有世界第一套加工高含钙、含酸原油的延迟焦化装置、年产500 万吨的喀土穆炼油厂;2001 年又建设年产1.5 万吨聚丙烯的石油化工厂;2001 年3 月建成了加油站。另外,中国石油还在苏丹港兴建输油终端,可以停靠30 万吨级油轮。

十多年来,中石油在苏丹的项目从陆上发展到海上,从上游拓展到下游,项目涵盖了勘探、开发、生产、输油管道、炼油、石油化工、成品油销售、服务等领域。

(二)苏丹模式的特点

从投资方式看,中石油是以“绿地新建”的方式,以参股、控股和绝对控股等合资方式为主兼有独资方式进入苏丹的上下游市场。

“绿地新建”是中石油的优势,苏丹地质情况与我国渤海湾盆地极为相似,中国有勘探开发这类油田的技术和成熟经验;合资可以达到四个目的:弥补国际经验的不足、解决资金的问题、分散投资风险、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从投资过程看,中石油进入苏丹是渐进式的。在上游,先进入6 区、1/2/4 区,后拓展到3/7 区、15 区和13 区;由地下的勘探、井筒工程到地面的油田建设;在上游取得成功的同时,又进入炼油、石油化工和成品油销售等下游领域。概括来说,其过程就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渐融入苏丹石油上下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从融资方式看,苏丹石油项目是企业自筹资金与利用援外优惠贷款相结合的首次尝试,创新了企业融资渠道。在6 区项目上,中石油自筹资金2 亿元, 又申请到1 亿元的援外优惠贷款(中国政府对苏丹的优惠贷款是1.5 亿元人民币,经苏丹政府同意,其中的1 亿元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转贷给中石油),此后的3/7 区项目又获得4 亿元。

在承包方式上,中石油以EPC 总承包模式(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与苏丹合资兴建炼油厂,把中国的技术、物资、设备与服务带入国际石油市场。

(三)动因分析

石油开拓苏丹市场的原因有四:一是多元化中国石油进口渠道的需要。1993 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多。因此,建立海外石油生产与供给基地,多元化进口来源,确保稳定的石油供给成了国家石油公司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是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推动。早在1979 年8 月,国务院提出要出国办企业;1991 年国家计委的《关于加强海外投资项目管理意见》指出企业的海外投资应该“侧重于利用国外的技术、资源和市场以补充国内不足”;1992 年底,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的战略方针,这些政策激励着石油企业走出去。

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原油田(1998 年划归中石化)是最早到苏丹6 区勘探的实体企业,该油田1992 年人员富余近4 万人,资产闲置3.5 亿元,企业遇到了生存的危机。在此情况下,该油田选择了“走出去”到国际石油市场发展的道路,目前该企业已成为苏丹最大的综合性石油工程服务商。

四是苏丹发展石油工业的需求。1995 年9 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华时,提出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建立石油工业。随后,中石油获得苏丹6 区的石油开采权。

四、中石油苏丹模式的效益分析

(一)从宏观层面上讲,苏丹模式实现了两国的“双赢”

1. 苏丹增加了原油产量,建立了完善的石油工业体系。1993 年苏丹石油年产量为10 万吨,随后几年的产量也远不到百万吨。1999 年8 月1/2/4 区油田投产后,苏丹当年产量突破300 万吨并首次实现原油出口,此后产量一路攀升,2008 年达到2370 万吨。6 区于2004年投产,当年产量144 万桶;3/7区于2006 年生产,当年产量2636 万桶,截至2008 底,上述三个区块的累计石油产量分别达到80555、4271 和16289 万桶。2006年,苏丹喀土穆炼油厂扩建全面完成,全年加工原油416 万吨;喀土穆化工厂生产聚丙烯粒料1.74万吨、粉料2803 吨,生产各类编织袋2441.9 万条。显然,中石油已帮助苏丹建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体系。

2. 吸引大量的外资流入,拉动经济发展。苏丹石油的成功开发,吸引了大量FDI。苏丹FDI 流入量从1997 年的不足1 亿美元增长到2006 年的35.41 亿美元,2008 年为26.01 亿美元。其中,2004 年中国对苏丹的直接投资为1.47 亿美元,2005 年、2006年、2007 年分别为96 万美元、5079 万美元和6540 万美元,截至2007 年末,中国在苏丹投资存量达5.75 亿美元。大量外资的注入为苏丹经济带来了活力,推动了苏丹经济的健康发展,苏丹通货膨胀率已从1996 年的132%下降到8.6% 以下(2000-2007年);2000 年以来,GDP 平均增长率是7.59% ,2008 年为8.34% ,GDP 总量由1999 年的107.2 亿美元增长到2008 年的580.3 亿美元。

3.增进了中苏贸易。中苏石油合作也拉动两国间货物贸易的增长。首先,中国的直接投资带动了货物的出口,1996年中国对苏丹的出口额为0.49亿美元,1997 年增长到1.14 亿美元,2008 年达到18.51 亿美元。其中,1/2/4 区项目带动的出口额是投资的135%,物资装备出口3.8亿美元。其次,促进了苏丹对中国货物的出口,尤其是原油的出口。1997 年苏丹出口到中国的货物为0.23 亿美元,1999 年则为0.53亿美元,此后快速增长,2002 年突破11 亿美元,2008 年达63.02亿美元。

中国自1999 年从苏丹进口原油,此后各年的进口量占中国从非洲原油进口总量的10%以上,其中,2001,2002 年占到1/3 以上。对中国来说,这拓宽了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的渠道,改变了中国原油进口的来源结构。

对苏丹而言,石油出口增加了其财政收入,2001、2002和2003 年的石油出口分别占财政总收入的40.5% 、44.8% 和56.9%;增加了外汇储备,苏丹银行的可用储备从2001 年的4490万美元增长到2003 年的5.269亿美元。

4.带动了中国在苏丹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业的发展。自1996 年以来,中国在苏丹的工程承包的合同数量、合同金额及合同完成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07 年合同数量为226 份,合同金额突破30 亿美元,累计营业额为84.95 亿美元;劳务合作营业额1999 年突破1000万美元,2001 年实现近4000 万美元,2007 年底累计达到9611万美元;设计咨询营业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07 年底累计达到6279 万美元;承包工程施工人数1998 年突破6000 人,截至2007年底,承包工程施工和从事设计咨询的累计人数分别为6.84 万和6696 人。

(二)从微观层面上说,经济效益显著

1.直接经济效益。

中国在苏丹石油产业的投资累计超过60 亿美元,其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有三:

一是较高的投资回报。在1/2/4 区和管道项目中,中石油出资7.5 亿美元,投产后各年可分得份额油,2003 年1 月收回初期投资,投资回报率17%以上;炼油厂项目于2000 年6 月开始回收投资,投资回报率在18%以上。

二是带动石油工程服务、石油管材及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在上游项目中,中方获工程承包额约9 亿美元,利润1 亿多美元。1997 年管道钢管供应、防腐项目总金额达2.15 亿美元,1998 年管道施工、油田地面建设和管材供应分别达2.95、1.625 和2.4 亿美元。在炼油厂项目中,承包金额5.3 亿美元,可获利1 亿多美元。

三是增加了员工的经济收入。以中原油田为例,油田员工在国外工作的收入是国内同岗位的5 倍以上,油田勘探与施工期间,在苏施工人员超过6000 人,这些在外工作员工的家庭收入明显提高。

2.间接经济效益。

石油在苏丹投资的间接经济效益包括三方面:

一是通过在苏丹的国际化运营,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国际合作经验。截至2007年,上游投资项目已向总部及其他海外项目输送416 人技术和管理干部,其中,骨干及副经理以上人才223 人,项目副总经理以上干部50 多人;工程技术服务项目为其总部及其他海外项目输送人才1300 多人。

二是在苏丹的公益投资及用工本土化,增强PetroChina 的国际影响力。截至2008 年2 月底,中石油在苏丹的公益项目投资高达4387 万美元,受益人数150 多万,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 万个。中石油在苏丹的各个项目都大量使用苏丹籍员工,在甲方单位中,本土员工多达90%;在乙方单位中,也高达65%。

三是上下游成功经验的示范效应,为拓展非洲市场夯实了基础。中石油在被雪佛龙判定为“没有商业价值”的3/7 区发现了亿吨级大油田,可采储量的发现成本约为国际大公司成本的1/5;在1/2/4 区的储量发现超过了西方公司在该区20 年的勘探成果,新增储量单位成本又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勘探成本吸引了非洲国家,此后,中国石油公司以苏丹为起点开始进入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阿尔及利亚、乍得、赤道几内亚、加蓬等14 个非洲国家,截至2005 年底获得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共27 个。

五、潜在的风险

石油在苏丹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和运营风险。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指苏丹长期的政治动荡和种族、部落、宗教、争夺资源以及政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冲突,尤其是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还有南方的去留以及南北方未来的关系;以及美国对苏丹的经济制裁。在国际社会不懈努力下,达尔富尔地区的政治谈判不断取得进展,但最终是否以及何时能落实和平的“路线图”,还是未知数。苏丹的主产油区集中在苏丹南部,根据全面和平协议,2011 年苏丹南部将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脱离北部;如果南方独立,那么现在签署的石油协定是否继续有效;独立后的南方是否会重现内战的局面?这些目前还不能预知。在西方国家眼里,苏丹是一个从商禁区。因此,对中石油来说,这些都孕育着极大的政治风险。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企业在苏丹的投资收益受苏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际石油价格和汇率波动的影响。苏丹经济发展的好坏将影响石油行业的勘探开发,中石油的收益以份额油来体现,石油贸易结算的币种是美元,所以,世界石油价格以及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影响中石油的经营效益。

二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可能的FDI 投资政策的变化。苏丹石油的成功开发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石油公司,这将加剧企业间的竞争。同时,随着苏丹石油工业的状大、国家石油公司的实力增强,苏丹将加大对石油生产的控制权,对FDI 的政策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此外,中石油还要承受来自西方一些国家以“排挤”为目的的恶意攻击。

三是经营决策失误及文化习俗和语言的差异引起的问题,尤其是习俗的不同。苏丹是伊斯兰教国家,禁食猪肉和饮酒,而中国北方崇尚酒文化。在苏丹某地曾出现过中方包括管理层在内的饮酒事件,给油地关系及合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中方人员任何冒犯其习俗的行为都将损害企业的声誉、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

六、结论

综上分析,本文认为,中石油苏丹模式是中石油在苏丹实现国际化运营,建立集生产、精炼、运输、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海外石油生产基地的方式;是中石油寻求国际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苏丹发展石油工业的外在需求的完美结合,是企业以直接投资带动商品、品牌输出,最终实现资本、商品、品牌三个层次“走出去”,同时又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成功典范。

对中石油来说,获得了显著的投资收益,增强了其国际化运营的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其示范效应推动了中国石油项目在海外的快速发展;对苏丹而言,建立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吸引了大量的FDI,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增长。该模式包含了以合资为主兼有独资的建立方式、绿地新建的进入方式,具有创新融资渠道、渐进性等特点。然而中石油还可能面临着潜在风险。

因此,企业要注重对投资风险及投资地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及时预见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规避及减少投资风险,以巩固、扩大投资成果。

 

石油壹号网
http://weibo.com/oilone/
本期调查 热词页岩气| 加油站| 价格机制

页岩气开发或致污染 我国是否要大面积开采?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能源,高效环保,我国探明储量大,有助于扭转我国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全文]
333人
811人

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我供水资源贫乏加之压裂表面的化学成分会导致水体污染,得不偿[全文]
客户热线:010-85072204 传真:010-85072202
  投稿邮箱:news@oilone.cn
Copyright 2012 oilon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石油壹号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38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32号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358cd5735a43fc1ef04e4e5557e01e5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未经石油壹号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调用向左滚动 toleft("demo","demo1","demo2",30,"hehe123") //调用向右滚动 toright("demo0","demo11","demo22",20,"hehe1123") function $(id){return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向左滚动函数,demo包含demo1与demo2,speed是滚动速度,flag一个网页内有多个时设置为不同的任意字符。 //by 柳永法(yongfa365)'Blog www.yongfa365.com function toleft(demo,demo1,demo2,speed,flag){ demo=$(demo);demo1=$(demo1);demo2=$(demo2) demo2.innerHTML=demo1.innerHTML function Marquee(){ if(demo2.offsetWidth-demo.scrollLeft<=0){ demo.scrollLeft-=demo1.offsetWidth } else{ demo.scrollLeft++ } } 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demo.onmouseover=function(){clearInterval(flag);} demo.onmouseout=function(){flag=setInterval(Marquee,speed);} }